取保候审起诉的申请与办理程序
一、取保候审概述
取保候审是中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,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,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经讯问后,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,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对其实施取保候审:
.jpg)
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;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,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; 因病或者其他原因需要取保候审的。
二、起诉后申请取保候审
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因涉嫌犯罪被人民检察院起诉后,若符合上述取保候审条件之一,其本人或法定代理人、辩护人可以向起诉的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提出取保候审申请。
三、取保候审申请书
取保候审申请书应载明以下事项:
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籍贯、住址等基本信息; 涉嫌犯罪的事实; 申请取保候审的理由和依据; 保证人或担保人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。
四、审查和决定
收到取保候审申请书后,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会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审查,包括其是否符合取保候审条件、是否会发生社会危险性等因素。审查后,根据情况做出以下决定:
批准取保候审:符合取保候审条件,且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。 驳回取保候审: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,或有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能。 要求补充材料:申请材料不齐全或存在疑问,需要补充材料。
五、保证金或担保
获准取保候审的,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提供保证金或由担保人担保。保证金的数额由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确定。担保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,且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经济能力。
六、取保候审期间的义务和权利
取保候审期间,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负有以下义务:
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住区域; 随传随到,不得逃避侦查或审判; 不得实施妨碍侦查或审判的行为。
同时,取保候审人员也享有以下权利:
会见辩护人; 申请变更取保候审措施; 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,无特殊情况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。
七、变更或撤销取保候审
在取保候审期间,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,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可以变更或撤销取保候审:
违反取保候审规定; 发生社会危险性; 案件有重大变化,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。
八、注意事项
取保候审是一项严肃的法律程序,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慎重对待,认真履行取保候审义务,不得违反法律规定,以免承担严重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