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事开庭法官询问取保候审经过
在刑事审判程序中,法官在开庭时可能会询问被告人如何取保候审的。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诉讼程序,允许被指控犯罪的人在审判前获得释放。
中国法律关于取保候审的规定
.jpg)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第90条的规定,对于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,在下列情形下可以依法取保候审:
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; 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; 羁押期限届满,尚未查清是否犯罪或者不构成犯罪的; 羁押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正在怀孕、哺乳自己的婴儿的; 羁押期间提请起诉,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。
取保候审的程序
一般情况下,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:
1. 申请取保候审:被告人或其辩护律师可以向负责承办案件的公安机关、检察院或法院提出取保候审申请。 2. 审查:承办机关收到申请后,会对被告人的犯罪嫌疑、社会关系、人身状况等因素进行审查。 3. 决定:承办机关经审查后,会决定是否批准取保候审。如果批准,会设定相应的保释条件,如保证金、人身担保等。
法官询问取保经过的理由
法官在开庭时询问被告人如何取保候审,可能出于以下原因:
了解事实:法官需要了解被告人取保候审的相关事实,以便把握案件的整体情况。 审查保释条件:法官要审查被告人取保候审的保释条件是否合法、合理,是否能够确保被告人不出逃、不毁灭证据、不干扰证人作证。 评估被告人情况:法官通过询问被告人取保候审的经过,可以评估被告人的社会关系、人身状况以及是否具有出逃或干扰诉讼的可能性。
如何回答法官的询问
当法官询问被告人如何取保候审时,被告人应如实回答,包括:
申请取保候审的理由; 承办机关的审查过程; 取保候审的保释条件; 取保候审期间的表现; 是否违反保释条件等。
被告人应配合法官的询问,以便法官全面了解取保候审的相关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