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裁案由:中国法律中的界定
引言
仲裁是一种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,当事人之间就未来或现有争议达成书面协议,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解决。中国法律对仲裁案由有明确规定,界定了哪些争议可以提交仲裁。
.jpg)
合同纠纷
合同纠纷是仲裁最常见的案由。根据《仲裁法》第2条,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之间因合同订立、履行、变更、解除或终止等发生的争议。合同纠纷包括各类合同,如买卖合同、租赁合同、服务合同、工程合同等。
侵权纠纷
侵权纠纷是指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而遭受损害,并请求赔偿损失的争议。根据《仲裁法》第2条,侵权纠纷包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、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以及其他侵权纠纷。
其他民商事纠纷
民商事纠纷是指不属于合同纠纷或侵权纠纷的,由法律、行政法规或双方当事人约定可以仲裁的纠纷。这些纠纷包括股权纠纷、知识产权纠纷、海事纠纷、婚姻家庭纠纷等。
行政纠纷
行政纠纷是指自然人、法人或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争议。根据《仲裁法》第2条,行政纠纷不属于仲裁受案范围。但中国法律允许某些特定类型的行政纠纷通过仲裁解决,如政府采购合同纠纷、行政罚款纠纷等。
专属管辖
需要注意的是,某些类型的争议属于法院的专属管辖,不得提交仲裁。这些争议包括:
涉及国家安全、公共利益的争议 行政处罚决定 婚姻、收养、监护等涉及人身关系的争议 劳动争议
仲裁协议
为了提交仲裁,当事人必须达成仲裁协议。仲裁协议可以载于合同中,也可以是单独的协议。仲裁协议必须是书面的,并且明确约定争议提交仲裁解决。
结论
中国法律对仲裁案由有明确规定,界定了哪些争议可以提交仲裁。合同纠纷、侵权纠纷和某些民商事纠纷是仲裁最常见的案由。但是,某些类型的争议属于法院的专属管辖,不得提交仲裁。当事人可以通过达成书面仲裁协议,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解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