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认定涉外仲裁
1. 定义
涉外仲裁是指争议各方中至少一方当事人不是中国公民或法人,或者争议涉及中外合资、合作企业,或者争议标的物在国外。
.jpg)
2. 认定标准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》第1条和《涉外仲裁规则》第1条的规定,涉外仲裁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当事人的国籍、住所或主要营业地:争议各方中至少一方当事人不是中国公民或法人。 合同或争议的性质:争议涉及中外合资、合作企业,或者争议标的物在国外。 仲裁地:仲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,但争议标的物在国外。
3. 法律依据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》
第1条:规定了涉外仲裁的定义。 第6条:规定了涉外仲裁机构的设置。 第9条:规定了涉外仲裁的管辖权。
《涉外仲裁规则》
第1条:规定了涉外仲裁的认定标准。 第2条:规定了涉外仲裁机构的受理条件。 第3条:规定了涉外仲裁的程序。
4. 认定程序
当事人申请仲裁时,仲裁机构应当审查申请材料,根据上述认定标准判断是否属于涉外仲裁。
如果仲裁机构认为属于涉外仲裁,则应按照《涉外仲裁规则》受理和审理。
5. 适用法律
涉外仲裁的适用法律,首先由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。如果没有约定,则由仲裁机构根据以下原则确定:
争议标的物所在地的法律; 当事人经常居所地的法律; 与争议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; 贸易惯例或当事人共同意愿。
6. 仲裁机构
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(CIETAC)是中国唯一有权受理涉外仲裁案件的仲裁机构。CIETAC设有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香港和纽约等分支机构。
7. 注意要点
认定涉外仲裁应根据具体案情,综合考虑上述各个因素。 对涉外仲裁案件,当事人应注意选择适格的仲裁机构和适用法律。 涉外仲裁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,当事人应遵守和执行。